东汉中后期外戚专政,宦官专权,对西羌战争持续数十年,花费巨大,徭役兵役繁重。加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添利富,民不聊生。张角趁此机会,以自身的医术结合奇书《太平要术》上的内容,救助人民,又大力宣传“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,岁在甲子,天下大吉 ”。
由于瘟疫频发,张角通过医术传教,得到了很多百姓的拥护 。到了汉灵帝时期,许多百姓已经”寒不敢衣,饥不敢食。民有斯厄,而莫之恤“ 。在这种情况下,张角创立太平道,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,在贫苦农民中树立了威望,信众多达数十万。
张角利用他在民众中的威望,将青、徐、幽、冀、荆、扬、兖、豫八州的信众分为三十六方;大方万余人,小方六七千人;每方设一渠帅,由他统一指挥,为大规模的起义做好了准备,意图推翻汉朝,并建立由黄巾军统治的新天下。
被迫提前发动的起义
公元184年(甲子年)添利富,张角相约信众在3月5日以“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,岁在甲子,天下大吉”为口号兴兵反汉;“苍天”是指东汉,“黄天”指的就是太平道,而且根据五德始终说的推测,汉为火德,火生土,而土为黄色,所以众信徒都头绑黄巾为记号 ,象征要取代腐败的东汉。
张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机关门上写上“甲子”二字为记认,另一方面派马元义到荆州、扬州召集数万人到邺准备 ,又数次到洛阳勾结宦官封胥、徐奉,想要里应外合。其实从“岁在甲子”来看,张角就打算在184年3月五日起义。
可是在起义前一个月,张角一名叫作唐周的门徒告密,供出京师的内应马元义,马元义被车裂,官兵大力逮杀信奉太平道信徒,株连千余人,并且下令冀州追捕张角 。由于事出突然,张角被迫提前一个月在184年二月发难,史称黄巾起义。
因为起义者头绑黄巾,所以被称为“黄巾”或“蛾贼”,张角自称“天公将军”,张宝、张梁分别为“地公将军”、“人公将军”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。他们烧毁官府、杀害吏士、四处劫掠,一个月内,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,黄巾军势如破竹,州郡失守、吏士逃亡,震动京都。
仅仅9个月就被镇压添利富
184年3月,汉灵帝以何进为大将军,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,整点武器,镇守京师。同时听从皇甫嵩的建议,解除党禁拿出皇宫钱财及西园良马赠给军士,提升士气。然后做出如下应对:卢植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,与张角主力周旋;皇甫嵩及朱儁各领一军,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。
5月皇甫嵩在颍川击败波才;6月南阳太守秦颉斩杀了黄巾首领张曼成,卢植数战间大破张角,斩杀万多人;8月皇甫嵩到达东郡仓亭,生擒卜己,斩杀七千多人。10月皇甫嵩进军河北,攻杀张梁(张角此前已病死)。11月皇甫嵩与巨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阳,斩杀张宝灭十多万黄巾军,黄巾之乱平息。
虽然黄巾起义一开始给东汉朝廷带来了极大的冲击,导致洛阳震动,但等朝廷真正做出应对部署。皇甫嵩等人迅速以摧枯拉朽之势,自南到北迅速平定消灭了各处的黄巾军主力。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为何如此迅速被平息?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:
第一,东汉朝廷腐而未朽,应对得当。汉灵帝虽然是有名昏君,东汉朝廷也到了腐败溃烂的边缘,但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,东汉朝廷面对黄巾起义,仍然是有足够的力量进行应对。面对来势汹汹的黄巾之乱,皇甫嵩指挥若定,用兵如神,七战七胜,可谓凭借一己之力剿灭了黄巾起义。
第二,士人、地主阶级仍然拥护朝廷。其实我们看曹操、孙坚、刘备,都是在黄巾起义中开始展露头角。比如曹操曾和皇甫嵩一起大破波才,孙坚一直跟随朱儁南征北战,刘备作为幽州人投到卢植麾下。他们就是当时社会士人阶层的一个缩影,从总体而言,朝廷解除党禁,士人还是愿意拥护朝廷的。
第三,起义准备不足,黄巾军战斗力低。张角本来的计划是184年在3月5日以兴兵反汉,可是在起义前一个月,张角一名叫作唐周的门徒告密,供出京师的内应马元义,马元义被车裂,官兵大力逮杀信奉太平道信徒,株连千余人,并且下令冀州追捕张角。由于事出突然,张角被迫提前一个月在二月发难,仓促之间起义准备不足。
最后来说,黄巾军其实是一帮“乌合之众”,他们没有作战经验,没有精良的装备武器,虽然人数众多,但面对皇甫嵩的正规军,却很难匹敌,往往是一触即溃,这也是历代农民起义的一个通病。曹操一个小小的东郡太守,居然能迫降“百万之众”,只有经过血与火的历练,农民起义军才会变得有战斗力。
尽管黄巾起义被迅速扑灭,但他给东汉朝廷带来了沉重的打击,此后全国各地仍然不断有各种起义军,如白波军、黑山军等等。所以虽然平定了大规模的黄巾起义,但东汉朝廷已经是苟延残喘,分崩离析之势已经不可逆转!
参考文献:《三国志》裴松之注、吕思勉《三国史话》
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